首页 / 深度 | “朋友圈仅3天可见”能破解吗?这一招很隐秘!

深度 | “朋友圈仅3天可见”能破解吗?这一招很隐秘!

3D大赛

发布时间: 2023-01-06 17:01:17

快点这里,订阅最有趣有料的3D/VR/AR数字化资讯

你知道吗?根据微信发布的数据显示,每天有超过7.5亿微信用户在浏览朋友圈。如果朋友圈有“游客”记录,每天会有多少人光顾你的朋友圈呢?


还有个惊人的数据,竟然有1亿微信用户设置了“朋友圈3天可见”的功能。而且这个功能还稍微有点隐蔽,但还是被广大用户找出来了,这份执着感天动地。



大多时候,这个功能挺让人受伤的。你一定经历过,突然想起来某个好久不联系的好友,想看看他的近况,或者和别人聊到这个人,想介绍说“就是这个人,你应该见过”。结果点进朋友圈,对方却设置了“朋友圈三天可见”,近3天也并没发动态,多尴尬……


为什么要设置“朋友圈3天可见”


有些人是这么回答的:

@匿名:不再让人看到自己过去的黑历史,是一种“士别三日,当刮目相待”的体现。
@李雷&韩MM:毕竟朋友圈里本就没几个朋友,大多是陌生人,还有一些商人和敌人。
@老湿七:单纯是为了报复,别人设置了,我也要(是不是太幼稚。。)。
@维生素小姐姐:过去的自己就像傻逼,立了那么多flag,打脸!


理由各有不同,但最终都是不想被别人“围观”,就把过去隐藏起来。但你要知道:发生过的可以藏起来,但不能当作没发生。



这些设置了“仅3天可见”的这些人真的不想被朋友看见动态?——并不是。


而是因为微信好友太多太复杂了,你直接发出去一条动态,甚至不知道谁会看见。你说“不是有分组可见吗”?但是在点击【发送】的一刹那,你有没有胆战心惊过?刚才所有该屏蔽的人都屏蔽了吗?新加的好友我都归类好“分组”了吗?……心好累!




为什么偏偏是“3天”可见,

不是1天,也不是7天?


知乎上@每日人物 这个回答获得很多认同:


朋友圈就是一个“不发太寂寞,发了太矫情,删了太刻意”的存在,如果它的保质期只有三天,就正好是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个轮回。比如往朋友圈发一张精心拍(P过)的自拍,一般会经历这样的过程:

  • 第一天会点开欣赏无数遍,在心里赞叹啧啧天下怎么能有如此清新脱俗的女子;

  • 第二天着重留意谁给我点赞了,谁给我评论了,谁和班花在留言里聊得热火朝天却没理我;

  • 第三天再看,毛病就都跑出来了:腰上赘肉没P掉,脖子前倾像龟丞相,眼线也晕染了……

  • 越看越心惊,脑补我那些前男友的现女友和现男友的前女友们一定在背后偷笑,她们不会还转发到闺蜜群里集体评论我吧!每每想到这儿必尴尬出一身冷汗。


“仅三天可见”有时候“害”了你


你以为用这个功能保护了自己,其实也是关上了别人了解你的“珍贵”的途径。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面对面交流,浏览彼此的朋友圈,成为最简单的方式,因为那里记载了你的生活,勾画出了接近“真实的你”。



有个资深HR说,每次招聘员工,除了基本简历,他还会通过看他的朋友圈,看看他关注和擅长什么。“在求职者具有同等水平的条件下,我会倾向于选择那个有趣一点的人,公司需要热爱生活的员工。”


然而你设置了三天好友可见,别人都无从了解你是怎样的人,怎么对你进行判断呢?



“仅3天可见”该怎么破解?


说实话,我没有想过破解“仅三天可见”,你不让看,我又何必费劲呢?有一个小技巧,如果你曾经给某“3天可见”的好友发的某条朋友圈点赞或评论过,可以在“我”-“相册”-“我的朋友圈”-右上角“消息列表”,查找到想看的这条朋友圈,但不能看到更多。


仔细想想,如今大家都很忙,除了在乎你、关心你的人之外,并没有谁会经常去点开你的朋友圈。仅给看三天的感觉,只是徒增了距离感。



知乎上一位匿名用户提出的这个想法得到很多认同:其实我们想要的不是“绝对的3天可见”,而是能更智能的分组。比如:

  • 我亲密的朋友可以看到我所有历史动态。

  • 我不是那么重要的朋友也可以看到,但是不能查看过去所有动态。

  • 我不熟,甚至也没去看过ta朋友圈的人,都是不可见。


微信既然推出了这个功能,又有这么多人打开这个功能,一定是有人需要它。但如果看到这篇文章,你愿意去解开“3天可见”的桎梏,我会觉得挺开心的,引用一段知乎用户@one better一段6.5K的高赞回答吧:

"我反正不会用‘仅3天可见’这个功能

因为想了解你的人会看一看

喜欢你的人会翻完

不在乎你的人根本不会点开

那么何必阻断那些在乎你的人了解你的途径

又何必为那些与你无关的人自作多情"






值主编:Andrew

责任编辑:汐行

——【END】——


3D大赛• 创新中国•数字宣言

前沿3D设计|VR|AR|3D打印|CPS等数字化技术

与产业资讯分享平台

看完点「在看」的你,又变好看了

“阅读原文”一起来充电!

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3D大赛,不代表造物云立场

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,请联系 zaowuyun.com